首页 >> 秀友百科词条 >> 新媒体新应用 >> 网络上的草

网络上的草[编辑]


概述
“种草”是当下很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,是指“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以诱人购买”的行为 ,泛指“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,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”的过程。

“种草”是当下很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,是时下许多年轻人爱用的流行语之一,是指“宣传某种商品的优异品质以诱人购买”的行为 。此词汇流行于各类大小美妆论坛与社区,又大量扩散到微博、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,泛指“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,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”的过程。

种草有三种意思,第一是指“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优秀品质,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”的行为,或自己根据外界信息,对某事物产生体验或拥有的欲望的过程;第二是泛指“把一样事物分享推荐给另一个人,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”的行为,类似网络用语“安利”的用法;第三是形容一件事物让自己从心里由衷地喜欢。 “种草”不仅是简单的一个词,与之相关联的还包括“拔草”“长草”“草族”“自生草”等一系列“草”系词语。但很多词语在其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用法,因此具体的意思应该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。例如长草:指对该物品的占有欲蓬勃生长。拔草:把心痒痒的购买欲给”拔”除了。一般是发现之前种草的东西并没有现象中好,或者囊中羞涩。

“种草”是一种先天本能,是模仿、认同、调节情感的社交行为。虽然“种草”是个新鲜词,它的根底却天然地生长在人类的文化基因里。人们倾向于模仿具有更高社会地位和更好时尚品位的人;“种草”常常始于跟风,时兴的“种草”也总是自带爆点和流量;在人们更熟悉的领域,对那些认可度更高的人或事物,人们的“种草”意愿表现得更为强烈。

人们被“种草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接收一种另类广告的过程。不过,这里的广告不再是商家费尽心思的宣传,而是来自外界的或有意或无意的观点与主张,是一种基于人际互动的更亲密、更高效的信息传播模式,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:在移动支付环境中,“种草”比覆盖更重要。成功的“种草”往往在一开始就充分激活观者的猎奇心理,用新鲜好玩的“料”和“梗”抓住注意力,要么有亮点,要么有槽点,短平快的戏谑、解构、无厘头、反差萌,都可能成为加分项。

参考资料:
扩展阅读:
相关词条:
合作编辑: 雷馨媛 

秀友百科词条内容均由网友提供,仅供参考。如发现词条内容有问题,请联系管理员。

词条信息

浏览次数:1

编辑次数:0历史版本

创建者: 雷馨媛

最近更新:2018/12/3 14:31:52

关于秀友百科| 版权声明| 联系方式| 常见问题

秀友百科是网络营销能力秀指定的教学实践平台

深圳市竞争力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